“账户不用冻结,首期款也拿到了,这个结果我们双方都满意!”
近日,合肥讨账公司通过创新运用“执前扣划”机制,成功在诉前阶段化解一起标的额高达616万元的中介合同纠纷。该案从财产保全到达成调解仅用时30余天,既保障了债权企业的合法权益,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债务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,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生动实践。
合作生隙:服务费拖欠引发诉讼
时间回溯到2021年,北京某营销公司(以下简称营销公司)为促成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的业务合作,委托吉林某科技公司(以下简称科技公司)提供居间服务。在科技公司依约履行全部义务后,营销公司却因自身资金周转问题,迟迟未能支付616万元的费用。
多次沟通催要无果,科技公司于2025年7月将营销公司诉至密云法院,并同时提交了财产保全申请,请求冻结对方公司账户。
一边是焦急等待回款以维持运营的中小企业,另一边是营销公司作为辖区年纳税超百万元、雇佣数百人的重点企业,账户冻结或将影响正常经营,甚至波及区域经济生态。
如何破题,考验着司法智慧。
找准关键:在保全与调解间找平衡
“经查明,被告公司并非恶意拖欠,而是存在暂时的资金困难。如果简单冻结账户,可能引发停工、停产的连锁反应,反而不利于债务偿还。”承办法官王刚在梳理案情后,敏锐地意识到不能就案办案。
一方面,科技公司的诉求合法合理,证据链完整,其权益需依法保障;另一方面,营销公司若经一审、二审、强制执行等程序,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停摆,反而让债务清偿陷入僵局。
如何既护好债权人权益,又避免“杀鸡取卵”式司法?承办法官王刚深入调研后,找到了两个关键切入点:一是保全需平衡“保障”与“风险”,依法冻结账户可筑牢执行基础,但需加快解纷节奏,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;二是双方存在调解共识:营销公司并非无还款能力,只是难以一次性付清,愿意分阶段履行。科技公司虽急需资金,却也担心长期诉讼拖慢回款,更倾向“尽快拿到钱”而非“硬刚到底”。
基于此,王刚确定了“以保促调、分步解纷”的思路:用账户保全为调解提供保障,同时结合双方需求尽快评估还款计划,避免“一刀切”裁判让原被告陷入官司泥潭,为后续解决问题铺好路。
破解僵局:执前扣划促成双方和解
保全措施完成后,承办法官王刚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利害。
经过一番调和,双方情绪缓和,初步达成分期付款方案:被告分10期支付欠款及违约金,首期履行后就解除保全。
而接下来,首期83万元如何付款成了新难题,双方仍在“先付还是先解”上犹豫。对此,王刚采用“执前扣划”方式,即通过将财产处分环节前移,在不解除保全措施的前提下,直接从冻结的营销公司账户里划拨83万元至法院账户,同时解除对账户的查封,后续再对案款进行发还。
“真没想到,不用等到判决执行,我们的钱这么快就能到账!”科技公司代理律师在收到首期款后表示。
“法院的这个办法,实实在在地帮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难题,保住了公司的信誉和经营节奏。”营销公司负责人同样如释重负。
最终,双方在2025年9月签署调解书。首期“执前扣划”顺利履行后,营销公司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,科技公司也及时拿到了首期案款。整个案件从保全到调解完成仅用30余天,还为当事人节省了超5万元的执行成本,收到当事人一致好评。
Copyright © 2013 尚鑫合肥讨债公司 特别声明: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果对您造成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 皖ICP备2021017939号-9
电话:13735452890 联系人:马经理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万达广场C座 xml sitemap txt